类似于区块链的手机游戏平台 类似区块狗的平台
一、单日收入逼近《王者荣耀》,菲律宾人涌入区块链最热游戏
斑驳的墙壁已发黄,连涂鸦的字符都已淡去,附在墙上的铁架生锈至漆黑,杂乱的桌上放着一台显示器,游戏《Axie Infinity》的首页打开着,崭新的机械键盘闪着多彩的RGB灯光。菲律宾少年对着镜头,满眼笑意:“这是一个神奇的游戏,就像在下棋。”
这是Youtube五月份更新的一部微纪录片,名为《Play to Earn》。影片介绍了马尼拉南部的一些地区,如新怡诗夏省、甲万那端市的贫民窟中,一些菲律宾人在新冠疫情的失业潮中,通过一款名为《Axie Infinity》游戏取得收入来改善自己生活的故事。这里面的主人翁包括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带孩子的母亲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
2020年4月,《人民日报》消息,菲律宾财政部长多明格斯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菲律宾将有约120万人失业。这一数字与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失业率持平,且政府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债务也将进一步增加。而在失业潮中,可以想象,这些生活在贫民窟中的人的生活将受到怎样的冲击。而视频中这些玩家们透露,每个月从《Axie Infinity》的收入平均超过了300美元,已经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
所谓“区块链游戏”,区别于手游、页游、网游,有人称为“链游”。即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代码制作的游戏,它本质上也是一种去中心化应用程序,但大部分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都是金融服务类应用,显得很是枯燥。而相比传统的游戏,区块链游戏在加密货币的赋能下又多了几分新奇感。
《Axie Infinity》就是目前最火热的区块链游戏,并霸占了各大区块链应用排行榜,还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
《Axie Infinity》是一个模仿任天堂发行的《精灵宝可梦》式的宠物养成类游戏,任何玩家可以为控制自己的宠物进行战斗、收集、养成并建立一个精灵王国。该游戏基于世界最大的区块链生态以太坊公链,而且游戏内容包含“社交”、“NFT”“通证经济”等概念。
而且,游戏中的所有数据,包括小精灵、地块等资产都可以在区块链中查到。
虽然 Axie Infinity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但按日、周、月活跃用户数计算,Axie已经成为排名第一的以太坊游戏。
TokenTerminal数据显示,《Axie Infinity》近 30天的收入再创新高,突破 6600万美元,继续在NFT交易榜中保持第一。同时,其近 7天收入接近 4000万美元。日收入方面,7月 15日,Axie Infinity日收入超过 82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8月6日,Axie Infinity官方称其日活用户已超100万。其配图显示,安卓日活用户数超过68.7万、Windows用户数超过30.6万、Mac用户数为1.64万、iOS用户数超1.27万。
相比之下,Sensor Tower报告显示,2021年6月,《王者荣耀》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合计收入2.77亿美元,约合18亿人民币,平均单日收入约 920万美元。
《Axie Infinity》单日收入已逐渐逼近王者荣耀,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8月16日,NotBoring Club创始人Packy McCormick在社交媒体称,目前,Axie Infinity的8月收入已超过了7月全月的收入,逼近2亿美元。
《Axie Infinity》不光是一款游戏这么简单,就像它带来的具有极强凝聚力的社区和提供“Play to Earn”(靠玩游戏赚钱)的机会,使它也具备了一个新型的社交网络的特点。
一方面,游戏内的幻想生物也就是Axie,拥有各式各样的基因条件,玩家们可以培养他们来战斗,且繁殖。而繁殖后的精灵们又可以拿到市场上售卖,这就形成了第一个闭环。
除了战斗和养成,《Axie Infinity》还主打“NFT”概念,在游戏中,除了每只小精灵本身就是NFT以外,还专门设计了众多独一无二的地块,每一枚都有自己的编号和位置,玩家们可以自由竞拍,目前这些地块的价格已经远超1ETH,约合人民币2万元。
而所谓“Play to Earn”,在我国并不陌生,曾经流行的《魔兽世界》、《地下城与勇士》等网游中,就出现过专门出售游戏内道具而获利的个人或团队,被称为“打金”工作室。这些游戏中,会出现一些稀缺且得到玩家认可的道具,而对于一部分想拥有但没有时间获取的玩家来说,购买需求就产生了。一些团队多会购买多台电脑手机,以人力专门获得这些道具出售来获取利益,这已成为游戏生态的一部分。
而在区块链游戏中,玩家们同样需要获得稀缺的游戏道具,但依托的已不是传统的“金子”。而是以加密货币为基础资产的流通模式,从而赚取真金白银。通过积极参与这些虚拟经济,玩家可以赚取奖励,如游戏中的资产和代币,然后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交易或出售。
类似于《王者荣耀》引起的“开黑”社交潮,Axie Infinity社区也诞生了名为“奖学金”的神奇模式。首先,一个玩家想要加入Axie Infinity,并不能通过直接付费的方式,它的游戏规则是必须拥有三只Axie小精灵才可开始游戏,但由于游戏的火热,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三只精灵也已经高到数百美元的成本,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
于是一些资深玩家和职业玩家开始创建"免费游戏"账户,让其它玩家尝试游戏并开始赚取费用以创建自己的Axie队伍。
一位名为“AK(虎王)”的海外玩家在2020年9月7日率先发放了近30个账号的申请名额,没想到该活动迅速在在菲律宾的几个Facebook传开了,一夜之间这名玩家就收到了大约500-600份申请。
随后,这种“奖学金”模式开始流行,新手玩家降低了进入游戏的门槛,资深玩家通过该模式会获得玩家后续收益的部分,游戏发行方免费获得了一个正向循环的运营活动。
而这种模式很难在传统的游戏中发生,因为区块链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建立在区块链网络之中,为它赋能的是不是游戏内的道具,而是加密货币。而多数游戏内资产交易仅在游戏生态之中,玩家只在平台之外交易或出售其数字化资产。
以 Axie Infinity为例,其发行的AXS代币和SLP代币是游戏内的底层资产之一,玩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获得它们作为奖励。这些代币本身成为了游戏生态的一部分,且可以在以太坊生态中进行交易。以AXS为例,仅2021年6月至7月,其价格增长已超600%。
这个神奇的游戏是由越南团队Sky Mavis制作而成,Sky Mavis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区块链游戏开发商,成员共25人,总部设在越南胡志明市。2021年5月,Sky Mavis完成75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Libertus Capital、Konvoy Ventures、BlockTower Capital、Collab+Currency。
且《Axie Infinity》首席执行官阮成忠曾经是连续创业者,在被另一款区块链游戏《CryptoKitties(迷恋猫)》吸引后,他在 2017年就有想法创作《Axie Infinity》。
这样的游戏模式也得到了机构的认可,Threebody Capital撰文写到,“我们正处于可能是游戏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创造性破坏浪潮的悬崖边上。随着游戏世界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游戏玩家需要向大型游戏制作室购买内容,而现在权力的平衡已经发生了变化,游戏玩家希望得到所有世界中最好的东西,而开发商必须提供。”
在单日收入已经逼近《王者荣耀》的情况下,Axie Infinity团队并不满足,甚至他们对于“元宇宙”概念虎视眈眈。
8月 12日,Axie Infinity联合创始人在线上圆桌会议中发言表示,“未来我们可以做很多很酷的事情。我想说,对于Axie,我们可能只完成了 15-20%。到时候会有土地,可以做很多其他不同类型的游戏,最终可以做成虚拟世界。”
二、最近有一款非常火的区块链手游一以太小丑,谁能具体说说
以太小丑是一款全新的区块链手游,它卖得了萌,撒得了娇,干得了活,还能结婚生子呢,是一款真正可以挣钱养家的手游。小丑可以用以太币来领养,挣了钱可以在交易平台上变现,养一只属于你独一无二的小宠物,相信你很快会爱上这只宠萌宠萌的小丑!
三、现在有哪些区块链项目值得投资
从行业大赛道角度来说,区块链一级市场投资可以分三类:
1.行业生态服务:包括垂直媒体、各类中心化交易所(衍生品)、钱包、Broker、矿池、资管服务等;
2.企业服务类:为机构提供区块链的技术服务,比如联盟链、监管科技、数据分析等;
3.区块链原生项目:公链、协议层等。
每一类大赛道,投资机构的注重要素都会不太一样。
第一类赛道——行业生态服务:
此类项目互联网属性比较强,更多的看流量,即 toC的产品和运营能力,整体来说,这个赛道属于流量入口的概念。
从赛道细分的角度来说,媒体和交易所竞争比较激烈,但新项目依然层出不穷,如果创始人没有深厚的资源背景以及非常强的运营能力,很难跑出来。
不过,衍生品交易所和 Broker倒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方向。由于原来市场整体的可交易产品相对单一,基本无需做交易产品设计以及定价,但根据传统金融行业对比来看,衍生品平台和 Broker通常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设计能力会是一个相对核心的要素。
钱包项目相对是个比较有意思的领域,现在看它的发展路径,正在朝着资管平台(理财、借贷、dex等等)和 DAPP平台(游戏等)方向发展,头部钱包占有一定的先机,但个人觉得新的钱包依然会有很大的机会,主要两点:
1)新主链:当有新的顶级公链出现时,可能会伴随着出现一批为其服务的钱包项目,从而吸引流量;
2)增量市场:现在的钱包有小白化趋势,包括直接手机冷钱包、使用传统社交媒体登陆钱包(背后涉及私钥分割及存储技术)及无需私钥的刷卡式钱包。
这个赛道因为其整体商业模式相对清晰,技术壁垒也并非很高,而且大部分细分赛道离钱比较近,所以,看起来是行业内发展比较快的赛道。此外,生态也渐渐开始出现 toBtoC的模式,个人觉得可能是大部分产品或服务相对可标准化的原因。
最后提一句资管服务(包含托管),其模式相对特殊,由于其核心是做资金管理(包含管理系统和投资管理),所以主要看资金来源,一般分为机构/大户(to B/大 C)和流量平台(to B to C),或直接募资并在市场进行投资;或和流量平台合作,为其用户提供资管服务;或为机构提供内部管理系统,然后进一步做托管+资管服务。后两者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会更大些。这个领域内比较多的是量化、staking平台以及管理系统+综合托管服务,竞争也相当激烈,其核心要素是需有很强的信用背书(包括牌照、知名投资人、KOL、业绩等)。
第二类赛道——企业服务类:
比较类似于传统投资的企业服务,主要看 BD能力和团队的产品理解及技术经验,一般的商业模式是收项目费或定期收取服务费。由于近期国内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这个赛道的发展可能会较之前加快许多,会出现更多的新企业需要区块链的技术服务。但从投资角度看,现阶段这个赛道在国内的投资依然比较有难度,原因有:
1)这个赛道项目主要属于底层数据服务及技术市场,整体市场空间相对其他赛道较为有限;
2)在传统企业服务领域,国内项目的估值基本是海外项目的 1/10,国内对企业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还未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因此这个赛道,个人认为现阶段还是海外项目更可关注;
3)随着区块链技术热度的升高,国内龙头企业或者原传统大数据公司可能进一步在该领域进行布局,新兴的小公司空间很可能并不大。
对于监管科技和数据分析类项目,美国的市场格局相对已经显现,比较难抓到新的机会,而其他区域市场,特别国内,由于其语言特殊性和监管独立性,会有新的格局出现。但基于之前提到的三个问题,个人觉得有机会但空间不大。
第三类赛道——区块链原生项目:
区块链原生类项目的整体投资逻辑比较特殊,与传统 VC不同,而是会比较注重非中心化性、安全性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即“不可能三角”的平衡,无论是技术还是 token经济模型,其实都是为这三点服务的。
在行业现阶段,个人依然认为去信任(即非信任机构或是个人,而是信任算法本身)是这个行业真正的红利,无论之前的 BTC还是 ETH,真正能够落地并被应用其实是因为实现了这点。之前,该赛道大部分的项目相对更注重效率,而非去信任机制,所以后者的发展整体来说其实是比较缓慢的,当然,其本身难度也更高。
对于这个赛道,具体可以分底层公链、协议层和应用层。
公链:之前形形色色的公链已经比较多了,而且他们的确也都在追求不可能三角的平衡,但能真正走出来的可能会很少,如果项目本身没有过硬和前沿的技术能力以及社区生态运营能力(如有强技术背景的 KOL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不建议轻易尝试。
协议层:个人认为协议层的项目其实现在依然有很大的空缺,包括 open finance和 web3,细分的话包括 identity、oracle、privacy、各类 defi等。而之前的协议层大部分只是一个应用层产品的附属,商业模式的智能合约化,很少会去考虑去信任机制的红利,也很少有团队专注于某个商业模式中协议生态的完善。
其实我个人的建议是,创业人可以更多的致力于协议层的完善。不应该用传统思维去做一个产品,而是把原来的商业模式解构再重构,利用技术和经济机制去把这些协议的去信任机制完善。并且,这些协议其实并不应该局限在某些场景,而应该注重通用性,比如借贷协议并不一定就是用于借贷平台的产品,由于区块链行业 token的天然性,借贷协议可以用于任何具有 token,并且有借贷需求的场景。比如游戏,创业人完全可以尝试自下而上的去做一个区块链协议生态,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做个互联网产品。
当然,协议层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个被质疑的话题,就现状来看,趋势有四种:
1)产品载体化:协议层倾向于寻找载体来实现用流量和盈利模式,现在的普遍方式是做个钱包,流量可以用作融资和商业合作的筹码,盈利模式可能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或者导流分成,个人觉得这种模式长久来看对协议生态的发展可能并不有利,会有中立性问题;
2)Staking筹码:这是现阶段比较多的一种使用方式,通过 staking token来作为协议中的某个参与方,并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但这需要项目本身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否则 staking token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3)代表 portfolio价值:协议项目的 Token代表其使用权费用的 portfolio,大部分协议层被质疑其 token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公链的 token就能解决各类交易、支付等等问题。因此,现在衍生出一种 token机制,即协议层 token代表该协议在各个公链上应用价值汇总的衡量,比如 staking协议,用户在不同主链上的 staking的过程中,协议会从 staking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比如 tezos会收取 XTZ做佣金,cosmos收取 ATOM做佣金,而这些佣金会形成一个价值池,协议 token即是这个价值池 portfolio份额的代表,协议使用的越多,这个 portfolio价值就越高,相对应 token的价值就越高;
4)治理机制:这是一种比较高阶的 token使用方式,持有 token代表了持有者对该协议的治理权益,这一般适用于比较成熟的协议层生态,即无论是协议完善度和社区运营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但现阶段对大部分项目都还不适用。
其实,整体来说,各类 token机制的设计一直存在个普遍问题,即未能形成闭环:更多的是获取,很少能在生态中使用,之前比较通用的使用场景是在二级市场交易,因此造成 token的价值无法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以上说的 2、3、4其实都是在为 token寻找可使用的场景,从而寻求整体生态的长久发展。
应用层:应用层项目的落地一直是个热点问题,个人觉得落地局限性最大问题可能在于协议层的不完善,现在的应用倾向于用互联网思维做一个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些闭源协议(可能一部分也是 fork开源协议),其实是无法赶超中心体项目的。当未来协议层可以更加完善后,应用层的项目可以考虑组合不同的协议层来满足产品应用场景的需求。
此外,说到区块链的应用落地,个人认为大规模落地可能需要等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之后。区块链本身其实是一种对机器更为友好的技术,现在很多去信任机制很难实现一大原因是人之间的博弈过于复杂,而如果未来我们的很多行为能够通过机器实现、行为数据通过机器来存储,那整套经济机制的模型设计会相对清晰很多。
现在 5G正在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会是 IOT,即万物互联的时代,未来更多的交互可能会是 Machine to Machine,而非人对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 5G每平方公里至少支持百万级别数量的设备)的 Machine,也许可以天然的成为区块链网络的 Oracle和分布式节点,同时本身也是承载大量数据的虚拟资产载体,再配合适合的加密和通讯技术,也许才是区块链能够真正在 MtoM网络构成的数字虚拟世界发挥效用、步入大规模落地的时代。
结语:投资本身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的投资逻辑都不相同,这篇文章仅是个人基于之前的投资经验给的一些初步拙见,也欢迎大家来和我探讨,借此我也能够更好完善自己的投资逻辑。了解更多可以去币查查app与我交流,另外,个人以后会进一步对各领域做更深入的探讨,谢谢关注。